top wysiwyg web page development

The Ringing Ten
清旬 436

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定期通訊/通告。
2002 年創刊,逢每月10、20 及30 日派發。
發佈日期 : 2020年10月30日

本校三位同學於徵文比賽獲獎

3B彭曉萱於普通話演講比賽獲優異星奬

學校活動最新安排

因疫情緣故,學校以下活動將作出新安排, 敬請 貴家長及子女留意。

學校一向重視學生的全能發展,故面對疫情反覆導致多項課外活動取消,校方會盡力在可行的範圍内,為學生提供適切的資源,透過不同方式啓發學習。


若有垂詢,請致電24140157與本校職員聯絡。

香港小童群益會第七屆i100電腦贈學童培育計劃

簡介

香港小童群益會由2013年開始推行「i100電腦贈學童培育計劃」,深獲好評。有見今年新冠肺炎肆虐,學生對於應用電腦在家學習的需要尤其殷切,故本會再度舉辦「第七屆i100電腦贈學童培育計劃」,將向全港最少100名中小學基層學生送贈全新電腦以作上網學習之用,並透過培訓課程,培育學生提升學習興趣與動機,啟動自主學習。


名額

最少100位全港小一至中六年級學生


參加資格

1. 申請人必須符合以下(i)及(ii)項中各最少一項條件

(i) 經濟狀況


• 2020-2021學年內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的學生;或


• 2020-2021通過學生資助處(學資處)現行入息審查所得以領取全額或半額學生資助的學生;或


• 過去6個月平均住戶每月總入息低於全港中位數的75%


  (請參閱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 - 表9.4A - 2020年第2季)


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 - 表9.4A - 2020年第2季

(ii) 申請人的家庭電腦設備


• 家中沒有電腦 / 平板電腦;或


• 家中電腦 / 平板電腦不能運作;或


• 家中電腦 / 平板電腦數量及在學子女人數的比例不高於50%


  (例如:兩名在學子女擁有不多於一部電腦 / 平板電腦)


2. 申請人必須獲就讀學校校長、或老師、或社會福利機構負責人或社工提名


初步計劃時間表


(確實時間表將於此活動推介作不定期更新,敬請留意最新動態)

截止申請日期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下午6時正 


查詢


歡迎致電熱線2520 5820或WhatsApp 5667 0031


下載活動簡介及申請表


第七屆i100電腦贈學童培育計劃 – 計劃簡介


https://www.bgca.org.hk/files/bgca/News/7_i100_leaflet.pdf


第七屆i100電腦贈學童培育計劃 – 中文申請表格


https://www.bgca.org.hk/files/bgca/News/7_i100_form.pdf


家福會生涯規劃講座推介

「你的名字,我的志願 ?」—與子女談生涯規劃


香港家庭福利會將舉辦一個有關生涯規劃的家長講座,現誠邀各位家長出席。


該講座由香港西區服務中心主辦「加‧心‧思」計劃 (Positive M.I.N.D. Project)* 其中一項活動,名為聯校家長教育講座–「你的名字,我的志願 ? - 與子女談生涯規劃 」。


活動詳情如下:


講題: 「你的名字,我的志願 ?」 - 與子女談生涯規劃


內容: 作為家長,對於子女的未來總會有許多美好的期盼。本講座將邀請嘉賓和年青人一起探討家長在子女面對生涯規劃方面可扮演的角色,以及有家福會社工分享。


日期: 2020年11月14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正至5時正 (可於2時45分開始登入講座)


講者: 李瑞華女士 (前皇仁書院校長,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之客席講師)及中學生分享


地點: 利用Zoom進行網上聯播 (參加者會稍後收到聯播網址)


對象: 中三至中六級學生家長


費用: 免費


名額: 450人 (如人數多於名額,本會會以先到先得形式決定參加者名單)


報名︰ 網上報名表︰

https://forms.gle/xKgaFeDwv1xk1Q8w7


有興趣參加之家長,可於2020年11月4日 (星期三)或之前填寫報名表

https://forms.gle/xKgaFeDwv1xk1Q8w7


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2549-5106與家福會社工黃樂晴姑娘或伍啟昕先生聯絡,謝謝。


* 「加‧心‧思」計劃推行目的在於促進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強化他們的情緒狀態、提升其抗逆力及解難能力。本學年的主題為「重新連繫」(Re-connection),活動將連繫到五個核心要素,包括情感,關懷,理解,感恩和希望。期望藉著不同的活動,提升學生個人的抗逆能力,同時加強朋輩、家庭和社區對學生的支援。

戲迷戲語
英雄的星光——看「新聞守護者」有感

莎諾特(筆名)

圖片摘自MILK MART 網站 

    人性裡,對「英雄」總帶著不同程度的嚮往和著迷,很多人渴望成為醫生、消防或戰場上的「英雄」,救急扶危,受人景仰;也有不少身在困境中的人,熱切寄望遇上「英雄」,救他們脫離苦痛深淵。因此,電影夢工場從來不乏以「以正勝邪,拯救危民」為主題的英雄作品。然而,若果你以為

「新聞守護者」是這類傳統的英雄片,那就大錯特錯了!


    原名「鍾斯先生」(Mr. Jones)的「新聞守護者」是根據一名英國記者加雷斯.鍾斯(Gareth Jones)的事蹟改編而成。


    故事發生於1932至1933年(即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精通德法俄三國語言的鍾斯(Jones)擔任前英國首相大衛喬治(David Llyod George)的外交顧問。他因力排眾議,質疑希特拉的野心被辭退,但卻沒有窒礙這位27歲年青人的好奇心,他留意到當時蘇聯吹噓的「五年計劃(農業發展)」很不對勁,於是,帶著很多「問題」,準備以自由記者的身份,親到蘇聯訪問史太林。


    可是,剛到埗莫斯科,鍾斯已感受到鐵幕重重,政府對外籍記者的牢牢監控。原擬為其「搭橋」訪問史太林的新聞同道保羅,因掌握政權的「黑材料」而在他抵埗前遭暗殺。他循著保羅遺下來的線索,決心深入史太林治下的烏克蘭,以解開蘇聯「經濟蓬勃」、「工人天堂」之謎!


    他好不容易地踏足童年時從母親口中聽到的烏克蘭小鎮——史太林諾(Stalino) 。那是他母親讚不絕口,土地肥沃(尤以黑土聞名),出產豐盛的美地!諷刺地,映入眼簾的竟是一片死寂,在飢寒交困中,居民無助地活活餓死,親身見證史太林「農業計劃」造成的「人為飢荒」( Holodomor, man-made starvation),奪去數以百萬人的性命!


    走過人間煉獄的鍾斯不久遭逮捕及驅逐出境!回國後,他不僅召開記者會,更勇敢於報章上揭露饑荒浩劫!結果遭駐莫斯科的海外媒體炮轟,特別是曾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 的《紐約時報》資深新聞從業員杜蘭提迪(Walter Druanty)(他早清楚饑荒之事,但被官方收買,隱瞞實情)。他親自撰文駁斥鍾斯的報導是子虛烏有,其他報章也紛紛抺黑!鍾斯也受到前老板的怒斥,要求他收回「報導」!至此,曾因採訪希特拉而名躁一時的「新聞新星」,前程似錦的年青人,只得鬱鬱返回威爾斯的老家!可是,落寞失神的鍾斯沒有一沉不起,他抓著機會,得到一位有份量的報業人對他的報導感興趣,輾轉讓「人為饑荒」的真相獲得西方媒體的刊載!



    從戲院走出來,發現鍾斯的故事實在太平凡和「寫實」,打破觀眾既定框架和想像。試看,真相是道破了,但已造成的災難卻無法阻止;我們以為「邪不能勝正」,但結局卻是「好人」不得善終: 鍾斯其後在內蒙古調查日本入侵滿州國時,不幸被「強盜」綁架,並在他30歲生日前夕遭槍決;唯利是圖的「壞人」——杜蘭提迪的「普立茲獎」不但沒有被裭奪,他還成為促成美蘇建交的大功臣!這何嘗不是我們現實人間的寫照呢!


     或許,「英雄」的星光並不顯於其「成就」,乃在其「人性光輝」的展現!電影最扣人心弦是鍾斯深入史太林諾那段情節:白茫茫,不見盡頭的雪地、黑白灰暗的色調,營造沉重蕭瑟的氣氛。屋子裡,躺著僵硬蒼白的遺體;路上,檢拾屍體的仵工「熟練地」把啕哭的嬰孩都「檢走」;八、九歲的孩子吃著哥哥的駭骨,冷漠無神,鍾斯卻驚嚇得倒胃!劇情層層推進,直到畫面出現三三兩兩的孩童站著,童聲哭訴著令人撕心裂肺的淒苦: 

「天氣又冷又餓,我們沒有東西吃,沒有地方好睡。我們的鄰居都瘋了,吃掉他們的孩子!」


    自這扎心的經歷後,一份使命感,一種良知的召喚,推動鍾斯要說出「真相」,為水深火熱的饑民「發聲」! 他把從村裡檢回來的果粒交給杜蘭提迪,狠狠地告訴他把這放在他的「普立茲」獎座旁,瘋刺這位埋抺良心的記者!回應前首相「天真、不識時務」的指責,他報以「我不會沉默」五字!聲名浪藉地回到家鄉,哭過,灰心過,但碰到難得的機會,他仍是奮不顧身地要讓世界知道蘇聯的惡行!


    所以,與其說Gareth Jones是一位新聞或真相的守護者,不如說他是一位「良知」的保守者。他的正直、善良、悲憫、勇敢、堅毅沒有扭轉時局,卻在充斥是非顛倒、爾虞我詐、麻木不仁的黑夜長空,閃閃發亮!


作者為本校職員


 1 鍾士母親年輕時曾於東烏克蘭的太林諾(Stalino)當家庭教師。


2  電影沒有具體交待史太林的的農業計劃和這次饑荒的關係,但綜合各方面的歷史資料:自1930年,史太林推行農業集體化,農地和生產工具收歸國有,為農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為製造「豐碩成果」的假象,政府更不惜逼農民交出大麥(主糧),運往其他地方,導至他們白白餓死!最終從今日烏克蘭,西伯利亞,到白俄羅斯等地區以百萬計的烏克蘭人死亡(估計二百至七百萬), 被今人視為一場「民族清洗」!


 3 「普立茲獎」是表揚新聞工作者的獎項,地位等同電影業的「奧斯卡金像獎」。



學生文章分享

《假如疫症過後》

6B廖嘉麗

        那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一天。時隔多日,我又看清了你臉上每一絲肌肉的跳動、呼吸時牽連的氧氣,還有嘴角浮現的一抹微笑。


  假如疫症過後,你我之間不再需要隔着視窗。同一空間下,你我享受着一樣的溫度。風扇輕輕吹拂着,葉片把燈光遮了又遮,把它撕成碎片,但還是擋不住它懶洋洋地躺在我們的書桌上,宛如一盞走馬燈。


  假如疫症過後,我終可不忌諱地牽起你的手。那時候,你的手不再有濃烈刺鼻的酒精味,被腐蝕得乾癟的手變得濕潤細嫩。你勢必會感到驕傲無比,在那個時候,恨不得牽起所有人的手,貪婪地吞嚥了你們之間的一點五米。


  假如疫症過後,夏天再次變得可愛。黏稠的空氣沾不住你的嘴,每一寸皮膚又肆意地大快朵頤着花的香、蟲的鳴、雨的甜。於是你不再煩躁,獨自蜷縮在狹小的桑拿房裏,那時候,我們泳池、沙灘、歌房見。


  假如疫症過後,你我他們還是如此要好。九點之後我們還是張揚地捧着肉啃、舉着酒瓶樽,排開一列,剛好擋住了整條街道。探熱器再也阻撓不了我們的來往,面罩之下的心思,不必再猜測。


  假如疫症過後,那時候的我們,或許都長大了。你臉上的嬰兒肥或許消了,嘴唇也變得乾裂枯燥。漫漫人生,似乎被投進了平靜的湖裏。荷米斯問:「你掉的是時間還是經歷」,你淡淡回答:「都不是,是意義」,荷米斯無能為力。


  那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一天。假如疫症過去,假如你還年輕,假如一切都不是假如。


原文節錄自 2020年10月13日《大公報》的《學生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