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inging Ten
清旬 465

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定期通訊/通告。

2002 年創刊,逢每月10、20 及30 日派發。

發佈日期 : 2022年6月20日

Congratulations to the winners from our school
at 73rd Hong Kong Schools Speech Festival

Mobirise

Congratulations to Lai Ching Fung (5C) on winning the First Place in Public Speaking Solo at 73rd Hong Kong Schools Speech Festival (2021)

Mobirise

A round of applause to all students who performed incredibly in the 73rd Hong Kong Schools Speech Festival (2021).

The first row from left to right are 2A Ng Pik Ching (Second Place in Solo verse), 2A Li Ching Yau and Ng Hoi Kiu (Third Place in Dramatic Duologue) and Principal Chan.

The second row from left to right are 5D Luk Chun Yu (Third Place in Public Speaking Solo), 5C Wong Hei Tung (Second Place in Solo verse) and 5C Lai Ching Fung (First Place in Public Speaking Solo).  

Sunny Lai's winning speech

We Expect Too Much from Our Heroes - Climb, mate! Climate!

5C Sunny Lai Ching Fung

Winner of Public Speaking Solo in 73rd Hong Kong Schools Speech Festival

Switching on the TV, and you will keep seeing news about climate change: how experts say it’s serious, how students stop going to school for protests, and how world leaders hold summit one after another discussing how the world should cooperate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ccompanying the phrase “climate change” is often the phrase “world leaders”: leaders of research teams reveal new discoveries and predictions. Protest leaders demand more prompt actions. Nation leaders set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We expect leaders, the heroes of our generation, to somehow split the Red Sea and deal with the problem in time.

A quick Google search will give you a pie chart of the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dustry: 14%, transportation 14%, agriculture: 24%, electricity and heat production: 25%” it says. But don’t get carried away by these numbers and start thinking about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em. What do they actually mean? We often focus too much on the macroscopic and neglect the details, and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Picture this in your mind - whatever hamburger you bought from McDonalds. Two loaves of bread, a juicy, mouth-watering slice of ham, with a few leaves of green. Tasty, ain’t it? That’s called agriculture. Hopping on a taxi ride this morning to avoid being late? That’s called transportation. Chilling in a room that is 25 degrees any time of the year? That’s called electricity and heat production. Throwing away an Apple iPhone you bought last year for a new model? Apple, right? That’s also called agriculture, uh, no, I mean industry.

Slowly and subtly, piece by piece, we have just made up the pie chart! The excessively academic and formal words that scholars use to discuss this issue are nothing but the things we consume in our daily life. We may think some greedy mega corporations or developing African economi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upcoming destruction of the Earth, but no. WE are the one behind it all.
Quit thinking about a magical hero that will descend from the clouds to rescue us from everything. We, our very own selves, are the ones and the only ones responsible for the status quo, which means the mess we are in. We expect too much from our heroes. We don’t need heroes. We are our own heroes.

So, climb mate! Climb out of the disastrous climate that we just caused and begin to make changes. Glaciers, icebergs and animal habitats will be lost for good, but hope and faith will never cease. The mountain we must conquer is not any lower than the global temperature charts, but just as we have been able to cause the destruction, we will be able to repair what we have destroyed. Start learning the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 by heart, try not to buy aerially shipped goods, use a fan instead of an air-conditioner, you know the drill. But this time, remember that a forest is nothing but a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 trees, and society is nothing but a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One accumulates to be many, and small, even atomic changes by an individual compound to a big shift in the global trend. We are stronger than we ever imagined. We expect too much from our heroes. We don’t need heroes. We are our own heroes. 

 王少清學生於教育局
視覺藝術作品展2021/22勇奪佳績!

由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舉辦的學生視覺藝術作品展2021/22 - 中小學生視覺藝術作品,旨在通過展示中小學生的視覺藝術作品,表揚他們視覺藝術上的成就,並為學生及教師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

- 四十多年歷史的學界視覺藝術比賽

- 本港最具代表性的學界視覺藝術評審展

- 每所學校提交最多10件最出色的視藝作品,共超過130所學校參賽

- 次輪評審的作品超過1000件,入選獲展出的作品500件; 當中再選出10項金獎,10項銀獎、20項嘉許狀

本校學生表現卓越,所提交的10件作品中,本校共獲兩項金獎、兩項銀獎、一項嘉許狀,以及一項入選,為眾校之冠。

另外,同場展出2021年度香港中學文憑試最傑出的校本評核作品集及考卷,本校畢業生李浠同獲高中學生視覺藝術作品集獎

誠邀各位老師、家長及學生到場參觀。展覽資料如下:

地點: 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4樓展覽館

日期: 2022年6月17日至22日

開放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備注: 請務必於參觀前自行查閱政府防疫要求。 

得獎者名單: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李浠同(6B, 2021) 參賽作品

地理科導賞活動

2022年6月7日中四修讀地理科的同學參加了由「綠色力量」為渠務署舉辦的「元朗排洪繞道」導賞團,透過參觀活動,同學們對河道改善、防洪及河流保育有了更深的了解。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監警會講座

本校應監警會邀請於6月15日周會節舉辦了講座活動,向學生介紹監警會的成立背景,並藉不同個案介紹如何發揮其反映市民意見、維護香港核心價值的社會功能。

Mobirise

女童軍宣誓儀式典禮

「我誓將竭盡所能,
真誠對自己、對我的神明、對國家與扶助他人,
並遵守女童軍規律」
                                                                                                                                                                                           女童軍誓詞與規律 

本校女童軍隊伍(新界第141隊)每年一度的宣誓儀式典禮已於6月10日順行舉行,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陳志維校長為新隊員監誓。每一位隊員必須通過宣誓儀式才能正式成為女童軍,正式開展學習承擔、自律、培養自信心、責任感及領袖才能之女童軍生活。以下是當日活動剪影: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Mobirise

生涯規劃教育組專欄:
教資會八大新動向 [第七期]

本專欄於2021年11月30日的清旬起一連數期,介紹教資會八大於本年度起的新動向,包括新開辦課程、收生要求更新等,以助家長及同學掌握課程發展情況。

本期專欄主題院校: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

(一) 2022/23新增課程

JS7133動畫及數碼藝術(榮譽)文學士 - 動畫及數碼藝術課程為畢業生進入競爭激烈就業市場和工作做好準備,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創作尖端的數碼藝術作品,並在科技和創造力之間取得平衡。課程讓學生學習藝術史、電影藝術、2D及3D動畫設計和虛擬實境的概念和應用的基本知識。學生將通過實踐學習和嚴格的指導,獲得動畫和數碼藝術的全面知識和技術培訓。畢業後,學生能夠綜合專業技術與原創概念,以藝術視野創造革新的作品、掌握實用知識及了解軟硬件的優勢。

(二) 社會科學(榮譽)學士由大類收生改為課程收生

- JS7301 社會科學(榮譽 )學士 - 經濟學

- JS7302 社會科學(榮譽 )學士 - 政治學

- JS7303 社會科學(榮譽 )學士 - 心理學

- JS7304 社會科學(榮譽 )學士 - 社會學

- JS7305 社會科學(榮譽 )學士 - 健康及社會服務管理

- JS7306 社會科學(榮譽 )學士 - 社會與公共政策研究

詳情可瀏覽大學網頁﹕https://www.LN.edu.hk/admissions/ug/programmes

(三) 嶺大傑出本科新生計劃增設奬學金資助學費及海外交流

為表揚傑出本科新生,嶺大增設「傑出本科新生計劃」,凡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最佳五科考獲22分或以上的同學將保證獲得四年校內全宿、獲資助到歐洲、美加或東南亞地區作海外交流及服務研習,以及優先工作實習安排。

(四) 全人發展

甲、服務研習

為進一步把具意義的服務與正規的學術學習結合,嶺大將服務研習(Service-Learning)正式列為畢業要求,學生須在四年內修讀至少一科包含服務研習元素的學科。

乙、國際交流

嶺大重視雙向文化交流,一方面吸納來自不同地區的非本地生到嶺大交流或修讀學位課程;同時更積極為本科生提供在學期間到海外及內地交流的機會,讓學生透過嶺大以外的課程,獲得額外知識,同時體驗不同文化及藉此提高語文水平。目前,嶺大與超過250所遍佈逾49個國家的夥伴院校結盟,為超過八成本科生提供參加國際交換生計劃、暑期或冬季課程的機會。

丙、舍堂生活

嶺大有充足宿位給同學申請入住。為提倡博雅教育、全人發展,使學生有全面而均衡的校園生活,學習如何跟不同背景及國籍的同學相處,親身體驗博雅教育的樂趣。

(下期院校預告:香港教育大學) 

英雄榜
(下學期測驗成績全級首二十名的同學)

中一級

Mobirise

中二級

Mobirise

中三級

Mobirise

中四級

Mobirise

中五級

Mobirise

德育及公民教育組
—育苗德雨

中一級德行表揚計劃—德行分享

中一級同學每個月會向老師繳交「德行表揚計劃紀錄冊」,就其中一項德行主題撰寫經歷或實踐,以下是部份同學的德行分享︰

1B 董佳琳 (堅毅)

有一次媽媽帶我去大帽山遠足。山腳出發時,那山看上去真的很高,正當我想放棄時,媽媽跟我說要堅持,堅持才會勝利。就這樣我一直堅持走到了山頂,看到從山頂緩緩落下的太陽,不禁想起媽媽說的話「堅持才會勝利」。就像我今天這樣,如果不堅持走上去,又怎會看到如此美麗的日落呢?

1B 洪榆恩 (堅毅)

暑假時為了體能可以適應中學體育課的強度,所以我決定每天去公園跑步。每天加一圈的跑,每天都大汗淋漓地回家。在暑假這一段時間,我每天也去公園跑步,免疫力提升,很少生病,體能也提升了很多 -- 由只能跑半個圈到現在可以跑四至五圈。

1C 佘嘉煒 (簡樸)

自小時候,我穿着的都是親戚朋友送的二手衣服。直到學校的便服日的前一天,我在尋找適當的衣服時,發現只有自己不喜歡的「格仔衫」。幾天後,我向父母請求買衣服,但很快就被拒絕了。我再三的請求買衣服,父母最後還是答應為我買一件新衣服。買了新衣服後,我並沒有如想像般感到喜悅,因此最後才發現自己只是缺乏自信心罷了,在整理衣物時還發現有幾套好看舒適的衣物。幸好我沒有對購物上癮﹗

1C 李珮嘉 (關愛)

雖然這聽起來很像虛構的電視劇劇情,可是這發生了在我的身上。有一天,我像平常一樣放學乘坐巴士回家,大約在過了二至三個車站後,一位老婆婆上車了,此時車上已經沒有座位了,可是我見老婆婆一手拿著拐杖,一手拿著餸菜,車子急速停下來的時候她還差點跌倒了,很不狼狽,可是其他人不是在睡覺,就是在看手機,根本沒有理會她。我出於好心,便把座位讓了給老婆婆,她禮貌地說了一句:「不好意思﹗謝謝你把座位讓給我﹗」聽到這裹我頓感窩心,也感到有點腼腆,點點頭後、沒說甚麼便在下一個站下了車。在這次的經歷中,我明白到「施比受更有福」,也會在以後關心更多人。 

 圖書館新書介紹

Mobirise

(摘自Yahoo奇摩網)

《發明家大起底:從疫苗到核武,讓你直呼「不能只有我看到」的歷史真相!》

作者: 江仲淵, 柯睿信, 黃羿豪

出版社:大旗出版社

這群發明家們,不管他們嗑了什麼,都給我來一點!

  ●牛頓原來有個死對頭,直到他死了還是很記仇?

  ●卡文迪什害羞過了頭,看見粉絲就落荒而逃?

  ●原來愛迪生是專利小偷,燈泡根本不是他發明的?

  ●愛因斯坦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參加核武的研究?

  經過後世的包裝與美化,這些發明家們都擁有光鮮亮麗的外表,他們對人類社會做出了極大貢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對世界的認知,然而人人稱頌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祕辛,你以為的他們是正經八百,其實他們一個比一個搞怪。

  細細爬梳史料,將散落的軼事碎片拼湊成一個完整的人物樣貌,打開本書就如同進入時空之門,一窺這些搞怪發明家們最鮮活的樣貌,你,準備好了嗎? 

Mobirise

(摘自NO MAN is an ISLAND網)

《疫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

作者: 劉紹華

出版社:春山出版

.疫情嚴峻,事態緊急,在瘟疫蔓延的恐懼下,如何維護公共權益與個人權利之間的平衡?

.SARS期間搶購板藍根,COVID-19時換成雙黃連,這種中醫藥爭論的輪迴有無歷史脈絡可尋?

.全球新冠病毒疫情高峰期間,世界各地都出現「抗疫英雄」。塑造追捧「道德模範」是好是壞?

十個關鍵詞,也是十個環繞COVID-19而起的大哉問:污名、人權、公衛倫理、WHO、CDC、中醫藥、道德模範、標語、隱喻、旁觀他人之苦。

  醫療人類學家劉紹華,在COVID-19疫情期間,從佔據新聞版面的各式紛擾中,整理出一個理解框架,引導我們認識疫病控制與社會文化、國家治理、國際競合之間的關係。

  作者認為,歷史不乏新瓶舊酒,充滿張力的新爭議,背後也常見舊有現象和歷史遺緒,想避免悲劇不斷重演,宜對過往透徹回顧。因此,針對每一個關鍵詞,她均致力梳理歷史脈絡,輔以豐富田野事例,呈現出事情的邏輯與矛盾、複雜與縱深,不給予非黑即白的簡化答案。 

Mobirise

(摘自天地圖書網)

《二次人生》

作者: 梁以花

出版社:天地圖書

53個香港人的二次人生,分享逆境、 順境、絕境、好風景中的腳印,你滿意你的人生嗎?在人生重大的分岔路上,你選對了嗎?

  今天的你由昨天的你累積而成,然而今天的你知道、明白的東西比昨天的你更多。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希望有個怎樣的人生?你最想改變的東西又會是甚麼?這個假設性問題,沒有框框沒有設限,職業、愛情、沒出席的婚禮、說過的一句話、想過的冒險,不能盡錄。不需要有可能,只需要使你開心!

  本書概念源自電影《二次人生》──一個三十出頭的廢青找尋人生改變的故事,希望集合社會不同階層人士的經歷,給年輕人一些鼓勵! 

Mobirise

(摘自IG:lovelove_reading)

《情緒の解剖圖鑑:99%的問題,都出在「情緒」!教你從37種情緒中「解套」的技巧。》

作者: 苫米地英人

譯者: 林農凱

出版社:楓書坊

第一個被情緒勒索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你知道,每個【負面、正面情緒】都有產生的目的嗎?

◆不滿:人對現況的不滿,是為了督促自己前進的原動力。

  →【轉化技巧】:先區分自己是「對他人的不滿」還「對現況的不滿」,若是前者請喊停,立即捨棄「自己絕對沒錯」的想法;後者是好事,請在「現況之外」設定目標。

◆自卑:是握有權力的人為了有效經營社會、控制人們行動所使用的手段。

  →【轉化技巧】:自卑多半來自於與他人的比較與競爭中,但請認清現在我們所接受的價值基準,絕非「理所當然」之事,將目標設定在現況之內,從束縛自己的價值基準中脫身。

  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都會引發人們行動的動機,是在演化中被強化的部分。書中提出最主要的37種正、負面情緒,先以科學的角度解釋產生的機制,再分析社會現況對情緒的觀點,最後提出2~3個轉化情緒的關鍵技巧,讓你有辦法從任何情緒中「解套」! 

This website was created with Mobi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