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inging Ten
清旬 532

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定期通訊/通告。
2002年創刊,逢每月10、20及30日分發。
發佈日期:2025年05月10日

本年度關注事項︰
1. 推動學生閱讀
2. 發展學生自學能力
3. 推行正向價值教育
提升學生幸福感

「香港優秀學生公益服務獎」

為嘉許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的香港青少年,並鼓勵更多學生、學校及青少年制服團體成員投身公益與社會服務,共建和諧互愛的社會,香港文匯報與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共同發起「香港優秀學生公益服務獎」評選活動,表揚積極參與公益服務的青年學生。本校早前提名中六級李佩曦與蔡韻詩同學參加,分別獲頒嘉許獎與優良服務獎,並於4月12日頒獎禮上接受獎項。本校期望同學以得獎者為榜樣,持續參與社會服務,為大眾服務之餘,亦能建構同理心與培養共通能力。

History Tour to Yau Ma Tei

On our recent F.5 history outing, students explored the district of Yau Ma Tei, focusing on Hong Kong'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tour began at the Tin Hau Temple, where they learned ab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Chinese society in early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We then visited the bustling wholesale fruit market, witnessing the dynamic interplay of commerce and community. The tour continued at the historic Yau Ma Tei Theatre and concluded with an insightful visit to the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 Education Centre. It was an enriching experience for all!

Mobirise Website Builder

本校學生參與Hong Kong InnoHealth Cup 比賽
運用人工智能制訂促進健康方案

中五級同學參加了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及香港津貼中學議會合辦的 Hong Kong InnoHealth Cup 比賽,比賽旨在讓中學生辨識及探究於日常生活遇到的醫學及健康困難,並嘗試善用人工智能提出解決方案。

本校參賽的題目為「Simple Scanning for Healthy Diet」,目的為提供一個方便的途徑讓年輕人關注飲食健康,減低患上代謝綜合症的風險,更希望可以為不同人士訂立個人化的膳食建議。同學經過兩個多月的籌備,經歷可行性研究、建立人工智能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案各步驟後,於4月12日到香港大學醫學院, 向醫學院的專業評審講解他們的方案。

同場有超過80間學校 120多隊的角逐第二輪的競賽資格。經過評審後,本校同學突圍而出,進入最後20強,將於五月份起接受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專業指導,將同學方案進一步優化及落實,於七月份競逐比賽殊榮。

參賽同學(下圖右起):
5C 葉冠宏
5B 黃子軒
5A 魏志穎
5C 伍碧澄

跨科學習活動—考察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洲太平清礁

為增加同學對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洲太平清礁的認識,本校中史科及歷史科舉辦了一次跨科學習活動,有修讀以上兩科的高中同學在老師帶領下到長洲進行考察。該活動由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辦,由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是「賽馬會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眾教育計劃」的一部份。活動目的是提高同學對本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繼而學會欣賞和珍惜傳統文化,提升文化保育意識,承傳當中非遺精神,並關懷社區發展。

活動當天,師生到45年歷史的「郭錦記」學習製作平安包,有導師現場指導學生,最後更可親手為新鮮出爐的包子蓋上「平安」字樣,把祝福帶回家中,與家人共享。在製作平安包的過程中,學生又通過與當地導師互動,理解平安包的由來、其在長洲傳統習俗當中深厚的意義,以及當中平安包與搶包山運動的發展沿革與演變。

視覺藝術科捷報

視覺藝術比賽﹕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珍品的故事—手製繪本創作比賽(中學
2024/25本校同學囊括多個獎項

視覺藝術科推薦17位學生參加由教育局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辦的「珍品的故事—手製繪本創作比賽(中學)」。比賽旨在鼓勵中學生欣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珍品,並應用視覺藝術及語文知識和技能創作手製繪本,以培養他們的美感、想像力、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並建立國民身份認同。

是次比賽競爭激烈,主辦單位共收到40多所學校,共250件作品。本校同學成績出眾,從眾多作品脫穎而出,共奪得5個大獎,11個優異獎及1個入圍獎,為眾校之冠。頒獎禮當日除了視覺藝術科老師到場參與典禮外,學生家長亦有到場支持。主禮嘉賓署理教育局秘書長蔡敏怡女士向得獎學生頒獎,並讚揚學生創意十足,並能以藝術弘揚中國文化之美。同學於頒獎禮結束後,亦出席了由大會安排的宮廷陶藝工作坊,增進對陶藝珍品的認識及鑑賞能力。得獎作品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三天(21-23/3/2024),並將會在八月起於教育局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網頁展示: www.edb.gov.hk/tc/animatedpicbook

獲獎名單如下:
3D 陳愷悠        大獎-一等獎Grand Award – First Prize
6A 張雨晴        大獎-一等獎Grand Award – First Prize
3D 謝祉彤        大獎-二等獎Grand Award – Second Prize
3D 賴灝怡        大獎-二等獎Grand Award – Second Prize
6B 陳昕微        大獎-二等獎Grand Award – Second Prize
1B 陳思貝        優異獎 Commendable Award
1B 黃子瑜        優異獎 Commendable Award
1D 陳思含        優異獎 Commendable Award
2C 林咏心        優異獎 Commendable Award
3B 邱瑩瑩        優異獎 Commendable Award
3C 葉可兒        優異獎 Commendable Award
3C 顏采悠        優異獎 Commendable Award
3C 譚巧緣        優異獎 Commendable Award
3D 鄭羚           優異獎 Commendable Award
3D 周蜜           優異獎 Commendable Award
2B 陳潔           入圍獎 Finalist Award

視覺藝術科學生嚢括多個獎項﹕「再『見』魯班先師廟」全港繪畫比賽 

香港魯班廣悅堂為慶祝成立140周年,舉辦了「再『見』魯班先師廟」全港繪畫比賽,旨在透過藝術傳承魯班精神與傳統工藝文化。比賽反應熱烈,吸引全港數百名學生參與。本校視覺藝術科學生表現出色,共有8位同學獲優異獎。頒獎禮於3月21日假大館賽馬會藝方舉行。學生通過參賽,不僅提升了他們的藝術造詣,更深化了他們對本土文化遺產的認識與欣賞。

5A鄧惠琇、5A李祉瑤、5B曾穎彤、5B程宗智
5B程沛楠、5B楊晶晶、5D連嘉儀、5D俞嘉容

香港花卉展覽學童繪畫比賽2025

視覺藝術科教師於3月14日帶領10位學生參與香港花卉展覽學童繪畫比賽。全港參與學生共2200位,學生須於限時內在會場即席繪畫。5D俞嘉容同學於高中組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異獎(即比賽首13名)。

 生物科活動:參觀米埔自然保護區

本校生物科老師帶領修讀生物科的中五級同學於3月26日到米埔自然護理區參觀 ,透過是次活動學生了解香港擁有的拉姆薩爾濕地的生態價值 。同學透過觀鳥活動,更深入了解香港的生態環境,及香港於候鳥遷移路線的重要性。 這次活動增加了學生對香港常見留及候鳥的認識 ,同亦可近距離觀察到它們的生態及習性, 從而培養學生對珍惜及保育自然環境的正確價值觀。

響應世界閱讀日活動

4月22日為世界閱讀日,由於正值復活節長假期,為推廣閱讀、響應盛事,本校圖書館於長假期前後的日子,舉辦了幾項活動,讓師生同享閱讀樂趣。今期及下期《清旬》將會介紹這些活動︰

初中跨科閱讀比賽 (10/4)

初中的中文午間閱讀堂中,以校本編訂的「跨科閱讀冊」為閱讀材料,圖書館以之為素材,為各級均設計了一系列多項選擇題題目,學生即場用手機在網上答題,班內答對率最高及最快者的同學為優勝者,勝出者可獲得學校書券,可在下周 (5月8日及9日) 的學校書展內使用。
得獎名單 (左至右︰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1A 吳翔宇、李卓姚、劉欣琪
1B 周宇禧、胡善茹、鍾皓月
1C 譚鈞煒、李心悠、謝潔堯
1D 江慧蕎、楊千毅、黃浩賢

2A 黃樂妍、劉禕晨、陳冠皓
2B 顏煜棟、許卓謙、翁家富
2C 黃智洋、鄭璇、馮加楊
2D 郭澔澄、胡貝嘉、唐潁芝

3A 葉樂妍、梁芷翹、陶芓瑜
3B 潘卓禧、劉宇宸、翁海朗
3C 岑雋樂、向文樂、鄭嘉文
3D 洪展博、李穎芊、林靜瑄

老師閱讀分享會 (29/4)

該活動於周二的周會堂舉行,全級中三同學於禮堂出席。當天邀請了任教中三級的老師出席,包括謝穗芬副校長、黃振輝老師、黃斌老師,就科學、文學、生命教育等書籍分享閱讀心得及感悟。分享的老師一向深受歡迎,講解生動,學生都專心聆聽,不時與在場老師互動,十分投入。

2024-25 其他學習經歷日OLE Days (14-16/4)

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經歷,能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貫徹教育局提倡的學習宗旨,對於他們的各項發展和成長,均有莫大裨益。因此本校每年都會舉行「其他學習經歷日」 (OLE Days),為各級舉辦不同的課外活動,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和發展能力。

中五級 一 肇慶文化保育及自然生態內地考察
中五級廣東韶關內地考察團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內地考察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讓所有學生通過實地考察活動,親身了解國情和國家的最新發展,增進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欣賞,提升國民身份認同。學生在完成內地考察後,需要以個人習作形式向學校呈交研習報告,完成該課程評估指引內之專題研習部份。

本屆中五級學生的考察地點為廣東肇慶,考察當地七星岩、肇慶宋城古蹟、黃岩洞景區 (古人類遺址及出土文化),了解當地政府在保育古蹟工作上的角色及成效;又參觀了紫荊西堤,親身體會國家旅遊業發展的新形態和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參觀景點也包括德慶學宮及德慶龍母祖廟,從中增進對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及價值觀的理解;「重頭戲」是與他們會到訪當地中學,了解國家的教育制度、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文化等,增強國民身份認同。

德行表揚計畫
優秀德行 貢獻社群

為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讓同學懂得欣賞自己,本校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特別於中一級設立「德行表揚計畫」,鼓勵同學於日常生活中,實踐或發掘「團結」、「孝親」和「誠信」等價值觀和態度,然後每月寫一篇反思短文,並請確認人簽署作實。經德行導師評閱後,部分能展現良好德行的真實個案,會刊登於《清旬》,讓同學以親身經歷,感動各級同學,共同培養優秀品德。中期頒獎禮已經舉行,恭喜以下德行獲得表揚的同學:

1A:李卓姚、譚嘉藍、陳映之、吳梓皓
1B:鄭予澄、鍾皓月、朱永康、潘曉彤、胡善茹
1C:葉詠晴、黃思恩、張予澄、譚鈞煒
1D:陳靖霖、方醴頴、林詩琦、黃浩賢

Mobirise Website Builder

獲表揚的同學與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主任周詠麟老師(後排左一)和
計劃統籌蔡潔瑩老師(後排左二)合照留念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
育苗德語
中一級德行表揚計劃—德行述說

中一級同學每個月都會向老師繳交「德行表揚計劃紀錄冊」,當中就其中一項德行主題撰寫經歷或實踐,以下是部分同學的德行述說︰

1A 吳梓皓
國民身份認同
我認為國民身份認同是十分重要的,它象徵着每一個國家的國民的對自己身份的認可,我們應知道國家歷史、地理、文化、人物及成就做出發點;其次,應培養對國家的自豪感和濃厚的感情。最後,應為國家作出貢獻,不跟别人計較個人利益,便能令自己的國家走向富強。

總括而言,大家應瞭解更多自己的國家,建立國民身份認同。

1B 黃子瑜
關愛
我曾在地鐵中讓座予他人。當時我補習後感到有些疲倦,甫入車廂便找到座位坐下休息。過了一會兒,有兩位長者過來,那時我旁邊的座位沒有人,我身旁的長者就讓另一個人坐,他們也拿着重物,看起來有點吃力。雖然我很累,但覺得應要有同理心,設身處地考慮長者長期站立的辛苦,關愛身邊人士。我站起來讓座,那位長者微笑著說感謝,我微微點頭示意不用客氣。最後,我正要離開車廂時,長者對我揮手,我也對他揮手表示再見,心中充滿暖意。

1C 張予澄
尊重他人
以前,我的一個好朋友不喜歡班上的一位同學,但我認為同班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尊重。所以我仍然視那位同學為朋友,融洽相處。

1D 方醴頴
責任感
在一次中史科報告項目中,我擔任小組的組長,負責整合大家的工作。小組成員分別負責不同的部分,我的任務是收集資料並撰寫報告,為了確保每個部分的內容準確無誤,我在每週的討論中,都會詢問進度並提供幫助,我發現有位組員在數據收集上遇到困難,於是我主動幫助她並一同查找資料。隨着截止日期的逼近,我們作最後檢查,整理出清晰的報告大綱,並排練演講。經過數天的緊張準備,我們在班上匯報分享。親身感受到我們的努力得到認可,讓我明白了團隊合作及責任感的重要性。

國民教育資訊速遞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先賢先輩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德,經歷代人民薪火相傳,錘鍊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了解和愛護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是培養愛國思想和感情的必要條件。因此,汲取、弘揚、闡發中華文化思想的精華,有助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行政長官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並於本學年定期提供有關國情、國史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廣泛認識國家安全、中華文化、國家歷史、國家地理,以及國家發展和成就。就此,教育局製作《文明中華—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學與教資源》。」

(教育局「國家安全教育網頁」)

「國民身份認同」是中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之一,《清旬》作為家庭、學校及學生溝通的重要媒介,將會刊載教學資源內容,以落實相關學習宗旨。該資源分六個部份,分別是「國家歷史篇」、「典籍文學篇」、「模範人物篇」、「文化遺產篇」、「錦繡河山篇」及「國家安全篇」,將會於本期開始陸續連載。

模範人物篇

玄奘西行

看過《西遊記》的人對唐僧有甚麼印象呢?是一位經常披上紅色袈裟,穩穩當當地騎著白馬,動不動就被
妖怪抓走,處事優柔寡斷的文弱書生?但歷史上的玄奘,卻是一位憑藉堅強毅力,跋山涉水,終於從天竺(今印度)取得經書的得道高僧。

玄奘俗姓陳,名禕,是唐朝的著名僧人。因他精通佛教經、律、論的經典,所以又獲稱為三藏法師。他在
少年出家後,有感各地對佛經解說不一,所以希望前往佛教發源地──印度,直接了解佛經的原文。與《西遊記》裏的唐僧不同,史實中的玄奘孤獨一人,越沙漠、遇盜賊、缺糧食、乏水草,經歷嚴酷的考驗,憑藉堅毅的意志,最終抵達印度求取佛經。

玄奘除在當地學習梵文以方便了解佛經原文外,還不斷遊歷、研究和講學,足跡遍及全印度,歷時十多年。他最後把眾多佛經帶回中國,並在長安(今西安)進行佛經翻譯,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他又口述在西域所見所聞,並由僧人幫他寫成《大唐西域記》,這部著作對中外文化交流有着卓越的貢獻。

Mobirise Website Builder

玄奘大師畫像

大學問家朱熹

南宋有一位大學問家朱熹,他的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他有一句著名詩句:「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意思是光陰易逝,勸勉人們要趁年青努力學習。

據說朱熹少時天資聰穎,五歲時已在學校誦讀《論語》、《孟子》等典籍。他當時亦學習《孝經》,覺得書中的內容很有道理,在八歲時已通曉《孝經》的大義,並在書上題道:「若不如此(踐行孝道),便不成人。」

朱熹在學術上的一大成就,是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合稱為《四書》,提升了這四本書的地位,並編著《四書章句集注》,就《四書》加以註釋和集結前人的說法。《四書章句集注》後來成為科舉考試的必讀書本,對傳承和發揚儒學有極大的貢獻。

Mobirise Website Builder

朱熹畫像

自學/延伸學習資料
【宋】朱熹與陸九淵

張品端:朱熹思想的生態意蘊及其時代意義

Free AI Website Creator